昨天韋恩分享了這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wayneagrifoodlife/posts/2715029808753682
https://tw.news.yahoo.com/%E6%BC%82%E7%99%BD%E6%B0%B4-%E6%B8%85%E6%BD%94%E5%8A%91-%E5%88%B7%E6%B5%B4%E5%AE%A4-%E5%A5%B9%E8%81%9E%E5%88%BA%E9%BC%BB%E5%91%B3%E5%80%92%E5%9C%B0-4%E5%A4%A9%E5%BE%8C%E4%BA%A1-094800806.html
「漂白水+清潔劑」刷浴室 她聞刺鼻味倒地...4天後亡
會發生這種悲劇代表對這位女士有一個誤區,這也是一般大眾可能誤解的問題,那就是清潔≠消毒。
不只清潔不等於消毒,而且順序上必須是先進行清潔,再進行消毒,而不是同時進行。
清潔的目的,是為了移除灰塵、土壤、有機物,清潔分成乾式清潔跟濕式清潔,乾式清潔就像用抹布、刷子直接移除灰塵、土壤、有機物等,但反而容易因為灰塵的散佈,造成疾病容易散佈,因此大部分的清潔,還是以濕式清潔為主。
一般的有機物(如脂質、蛋白質等)容易附著在地板表面,以高壓水柱也無法輕易清潔,因此微生物就有可能在這個有機物層孳生,除了容易造成微生物滋生外,也造成地板不容易乾燥,因此進行濕式清潔的時候,大多需要加入肥皂、清潔劑等再配合刮除的動作,才能順利去除有機物層,完成清潔。
消毒是指可以破壞病原性微生物並且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無生命物品上生長的化學物質。
一般的環境用消毒劑是不適合直接使用在皮膚上,也必須避免對皮膚的接觸。
而消毒劑可以依照使用原理分成:
酒精
四級銨類
過氧化酸
鹵素類
酚類
戊二醛類
等幾個大類,而常常聽到的二氧化氯、次氯酸水就是屬於鹵素類,此類遇酸容易產生氯氣,造成毒害。
完美的消毒劑並不存在,每一種消毒劑都有適用的範圍跟機制,消毒是一個專業。
一般環境的病原菌,透過清潔可以去除80%左右,要去除99%的病原菌則需要進行消毒,因此步驟不可以省略,一定要先進行清潔之後,再進行消毒。
如果沒有清潔就要消毒,在很髒的情況下,消毒是完全沒有效果的。